Fun Sport 樂訓環彈力拉帶(MINI BANDS)3種力道組合)/乳膠環/彈力環

 

走沒有多少路,就覺得腿好酸,馬上想找個椅子來坐?
因為你的雙腿雙腳很少走路,所以肌耐力正在下滑……

 

一天發現鏡中的自己好像背部無法挺正,有點駝背…
因為你很少伸展背部肌肉,肌肉已經慢慢睡著了….

 

買衣服時,總覺得沒有一件褲子穿起來是好看的..
肥大的屁股誤了版型很棒的褲子
因為你沒有深蹲沒有跑步少走路又愛坐著..
臀部的肌肉懶惰的任意胖………….

。。。。。。。。。。。。。。

 

以「負重」、「彈性」等來增加阻力,使得肌肉產生更積極的應變!

大家平時 使用的彈力帶、啞鈴 、壺鈴、槓鈴等都是 抗阻力運動! 

市面上有許多的書中會提到『阻力運動』可以預防很多的疾病,其實是很簡單的彈力帶運動或是啞鈴運動,
個人可以針對自身的需求,規劃幾個動作,搭配器材,每週依規劃做3次的訓練。

大家可以參考本篇文章

---------------------------------------------------------------------

認識健康體能     林貴福著(民87):

肌力(strength)是指肌肉組織對阻力產生單次收縮的能力。Hettinger1961)研究發現年齡2030歲時的肌肉力量,達到一生中的最高峰,30歲以後便逐漸降低;65歲時的平均肌力約為2030歲時的80%。肌耐力(endurance)是指肌肉在負荷阻力下可以持續多久的能力肌耐力可因運動刺激或經常使用而增加;相對也因年齡的增加,肌肉組織功能逐漸退化,如再加上強度活動機會的減少,肌耐力的表現當然會逐漸降低,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提30公斤的物品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現在竟是力不從心的源由。


△本篇文章來自於: 林貴福著(民87):認識健康體能,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出版。△

 

一、訓練的必要性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重量訓練(weight training)與肌力訓練(strength training)等,都是訓練肌力與肌耐力的有效方法,也都能促進「肌肉生理功能」與「神經傳導效率」的效果。在這三種不同訓練型態的特性比較上,阻力訓練涵蓋的訓練型態範圍最為廣泛;重量訓練是阻力訓練型態其中的一種;肌力訓練則較傾向於肌肉功能的表現,如最大肌力或產生最大肌力的特殊速度。然而研究指出阻力訓練除增進肌力和肌耐力外,對人體健康的要素也有莫大的幫助,主要理由有下列六點(Fleck and Kraemer, 1987):

 

(一)可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的危險
(二)可預防運動傷害
(三)可增進心理健康
(四)可改善身體組成
(五)可用於復健
(六)可提升運動能力

 

二、基本訓練原則

阻力訓練是肌肉組織對抗阻力的活動方式,基本原則應包括超載原則(overload)、漸進阻力原則(progressive resistance)、動作的排列原則(arrangement)及效果的特殊性原則(specificity)等。

(一)超載原則

超載的定義是指對抗超過平常所遭遇的阻力。當肌肉或肌肉群承受比本身所能發揮功能還高的負荷時,肌力的增進最為有效;使用超載阻力可以刺激生理的干擾,導致肌肉組織適應能力的增加。

(二)漸進阻力原則

在阻力訓練計畫的實施過程中,因肌肉力量的增進,使得最初設定的負荷量,再也無法繼續為增進肌力提供有效的阻力作用。因此,肌肉對抗的阻力必須在執行計畫過程中漸進增加。判斷新阻力應在何時開始的方法,是計算固定阻力在疲勞發生前能舉起的次數,例如原本可舉8次才疲勞的阻力,當訓練到可以舉起12次時便應調整負荷,使其舉8次後便產生疲勞。此種調整負荷方式,在整個訓練期間需持續進行,促使肌肉始終在超載範圍內工作。

(三)動作的排列原則

阻力訓練的動作應該排列,確使大肌群在小肌群之前獲得訓練。因小肌肉要比大肌肉更容易疲勞,為使大肌肉適當超載,必須在小肌肉疲勞前運動。例如腿部和臀部的較大肌群,應該在較小的手臂肌肉之前先實施訓練。

訓練計畫也應妥善安排,以免兩個相同肌群的動作連續實施,如此可以確保每個動作做完後有充足的恢復時間,例如仰臥推舉和過頂或直立推舉就不應該接著做,因為完成動作的肌群大致相同;因此建議最好能穿插幾個其他肌群的動作,如先做直膝硬舉動作,先訓練背部及腿後部肌肉,再緊接著做提踵動作,以訓練小腿及足踝肌肉。

(四)特殊性原則

阻力訓練計畫具有「效果」的特殊性。增進肌力的阻力訓練,不僅對作業肌群有特殊適應性,而且對於類似的動作模式也有特殊適應性;亦即,阻力訓練具有特殊運動技巧的本質。因此為了使增進的肌力可直接應用於運動中,阻力訓練動作模式盡可能接近實際動作,直接達成相關動作肌群的訓練,例如增進肌力的目的在改善踢足球的技巧,則阻力訓練計畫必須包含有關踢足球動作模式的肌肉。雖然同一肌群可以表現兩種以上的動作模式,但是發揮的動作效率卻迥然不同。例如足球選手從事籃球運動時可能力不從心;短跑選手可能是很差的馬拉松選手。即使大多數運動項目中的活動肌群相同,特殊的運動技巧也需要特殊的力量與速度關係。阻力訓練除了增加肌力與運動技巧的特殊性外,對肌群運動的關節角度及肌肉收縮類型也有特殊性。

三、阻力訓練的型態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的型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靜態的(等長訓練);一為動態的(等張訓練)。而動態阻力訓練又可以分成三種類型,包括固定阻力、調節阻力及不定阻力三種,而且都能迫使收縮中的肌肉承受不同程度的阻力。讓我們進一步地探討靜態及動態的阻力型態,以及了解它們如何在肌力、肌耐力、身體組成及運動能力表現上的改變效果。

 

(一)靜態的阻力訓練型態(等長訓練)

研究者發現以大約最大肌力的三分之二,實施20次,每次6秒鐘的靜態持續收縮,將可增進肌力,而且肌力增進的幅度是依據訓練期的組數及反覆頻率而變化(Meyers,1967)。肌力的增加,與訓練時的特殊關節角度有直接的關係。例如,以肘關節成90°進行上肢的訓練之後,當肘關節彎屈成90°時,將會變得強而有力,而在關節角度為135°或70°時,強而有力的現象將不復存在。

(二)固定阻力的訓練型態

DeLormeWatkins1948)是首次嘗試將動態阻力訓練系統化的研究者。他們最初的漸進阻力運動(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 PRE),包含三種運動組別,以能連續完成整個動作範圍10次(不超過10次)的負荷量為基礎。固定阻力的訓練型態可顯著增加肌肉質量,在部分研究中證實可降低體脂肪。

(三)不定阻力的訓練型態

由於不定阻力的訓練型態或許是最新的阻力訓練方式,因此這種型態受到科學研究的限制。理論上,不定阻力的訓練過程是嘗試增加肌肉在動作範圍中收縮的阻力負荷。

(四)調節阻力的訓練型態

這種訓練型態的理論基礎是控制肌肉收縮的速度(如等力收縮般),且可以強迫最大的阻力給收縮中的肌肉。

詳細資料請參閱: 林貴福著(民87):認識健康體能,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出版。

 

=========================

Fun Sport趣運動-官網
http://www.funsport.com.tw

【由心而發,隨心而動】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阻力運動 彈力帶 啞鈴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unSport趣運動 的頭像
    FunSport趣運動

    Fun Sport 趣運動-門市日誌

    FunSport趣運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